【越野跑訓練】越野跑下坡進化,從髖關節活動度開始!

文/江晏慶

每次幫學生做跑姿調整前,我通常會先分析兩種情況,分別是「可以馬上改的」和「不能馬上改的」部分。聽起來很像是廢話,但其實是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頭。「可以馬上改的」是「習慣」,通常腳掌落地的位置、意念的引導、擺臂,比較是只要專注用心就可以修正的習慣。「不能馬上改的」是身體的「結構問題」,例如我們常聽到的推(送)髖,有些跑者因為久坐或不良站姿造成骨盆前傾、髖屈肌群緊繃等等問題,就沒辦法透過意念和專注馬上做到,需要透過訓練和治療的介入,才能慢慢改善。越野跑的下坡技術精進也是同樣,當我們了解技巧之後,知道與做到仍有一段差距,除了技巧的訓練之外,從有問題的身體結構著手調整是另一項關鍵。這篇文章我們從常見的髖關節活動度問題切入,搭配相對應用的技巧,以及改善問題的方案,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健康的享受越野跑下坡的樂趣!

圖片來源: 理律慢跑社

有關「活動度」一詞的定義,筆者覺得最恰如其分的是Kelly Starrett的詮釋,他是健身教學網站MobilityWOD.com創辦人、世界頂尖的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

「從系統層面上,活動度指的是身體達到某距離位置的能力;若從關節的角度來看,活動度是關節實現特定運動範圍的能力。」不同於漫無目的的伸展,活動度包含了動作控制的意義,關節的活動範圍、肌肉與結締組織可以延展多長,對於健康和表現都不是重點,能夠在這範圍中做多少事才是關鍵。

連接軀幹與下肢的「髖關節」,是跑者完善每一步循環的原始發力部位,扮演著抬腿、承受負荷時的姿勢穩定、腳掌騰空離地時的大腿擺盪等關鍵腳色。同樣倚靠兩隻腳前進,越野跑與一般慣性的跑步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跑步只有一種前進動作模式,但越野跑則有很多種!」讓我們來看看下坡大師-Greg Vollet 以42分28秒創下阿爾卑斯山K2下坡小徑(5.3K / 總下降2000m)的影片:

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位優秀的越野跑者下坡時,會因應不同的路況變化改變「步態」,其中的關鍵變化就是在於髖關節的轉動並帶動大腿不同的屈曲角度,這裡舉兩個常見的例子用圖片與大家分享。

  1. 大腿股骨外旋: 這樣的技巧經常用在處理一些比較刁鑽的小踏點、跨越過一些複雜的路況,搭配上肢完成整體的平衡動作,例如下階梯等等。
請看圖中間跑者的雙膝往外推產生力矩以穩定踩踏,
圖片來源: XTERRA Taiwan
左大腿外旋與左手臂外展相互平衡的表現
下坡右急轉彎時,右大腿外旋與右手臂外展相互平衡搭配
  1. 大腿股骨內旋: 這是更高階一些的技巧了,為了讓腳掌能夠更快速的離開地面,我們有時候會讓大腿內旋來帶動腳掌由內往外側移動,會比直上直下更快速換步,經常應用於陡下坡與碎石路面,也能夠降低腳踝扭傷的發生率。可以觀察影片連結中31”、2’16”片段中跑者的下肢動作:

有人說,越野跑就像在大自然中跳舞一般,形容的真的很貼切,但不同於舞者的是,越野跑在體能負荷上的要求更為嚴苛,所以比起「柔軟度」,具功能性的「活動度」更是我們所關心的,如果沒有良好的髖關節活動度,即便有知識和技巧,也無法做到上述舉例的動作,且更容易在越野跑運動中受傷。

改善髖關節活動度的方式按摩/調理、伸展、肌力訓練

撇除先天結構、骨頭偏位與損傷、神經系統(如脊椎壓迫)等明確需要醫學介入的問題,許多的關節活動度變差與該關節相關的肌肉和結締組織的健康有關,這也是物理治療師、教練、以及我們自己較能夠處理的面向。按摩、伸展與肌力訓練,是常用於改善關節活動度的方法,每一項也都是博大精深的主題。筆者這裡會個別說明邏輯原理後,列舉幾項推薦的動作給大家,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按摩/調理

肌肉與關節的緊繃通常來自於「長時間反覆做同樣的動作」,以髖關節來說,舉凡久坐、久站、騎自行車一日北高、跑超馬等等…都會讓髖部變的緊繃,造成原因與肌肉和肌肉之間作用的張力失衡、肌肉損傷、筋膜脫水有關,藉由按摩調理,能夠很大幅度的改善緊繃的狀況,並促進筋膜的水合作用以及組織恢復。按摩的手法和方式繁多,這裡簡單分成被動式與自我按摩兩種方式和大家介紹:

  1. 被動式按摩/調理:

關於按摩這事兒~ 最理想的其實是找專業的徒手治療師來幫我們做處理,主要原因是這樣子最客觀,我們也能夠以完全放鬆的姿態被處理,調理效果最好。不過呢,治療師畢竟不是自己,在被動按摩放鬆的過程中仍有需要留意的部分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首先,簡介一下自己的生活或訓練型態和近況,不要當治療師是算命的,我們不說沒人知道自己的背景好嗎? 第二,說明主訴,例如: 我接下來什麼時候有比賽,現在哪裡緊繃不舒服等等…,讓治療師能夠較精準的協助問題的處理。第三,有個人禁忌要先說,保護自己也保護治療師。第四,過程中與治療師溝通反應,對於「痠、痛、麻」等不同的感受給予及時回饋,這點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治療師拿捏合宜的力道做處理(痛不一定有效)。最後一點,專注在呼吸與放鬆上。

  1. 自我放鬆:

閱讀完林兩傳醫師的著作「身體的立體結構網絡」後,自己在實務操作上發現有很多不同於過去的心得和見解,也發現以前使用滾筒等放鬆器具成效不彰的主因,是因為沒辦法在身體完全放鬆不用力的狀態下操作。人體的皮膚與結締組織讓身體連成一氣,一個地方用力繃緊或拉扯,就會影響到其他地方,舉個常見的例子來說,當我們坐在滾筒上放鬆臀部時,背部是需要出力支撐的,這時候淺背線有一大段是拉緊的,很不容易放鬆到臀部深層的組織結構。

後來我想到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做水療「SPA」。在泳池中的浮力,讓我們可以放鬆不出力的被按摩,建議的操作方式與注意事項如下:

伸展

「不舒服就拉拉筋」是大多數人們的習慣,其實,伸展的種類真的不少,光看瑜珈風靡全球的火熱程度,就能夠知道伸展還真是一門學問呢! 

接觸結構治療後,我對於伸展的體會產生了蠻多不同以往的觀點。簡而言之,伸展與肌力訓練一樣是門可以用於調整結構技術,但重點是我們要先找到自己活動度受限的原因,才能較為準確的開出有效的伸展處方而不至於受傷。

個人目前較多的體會是,無論運動前後,「全身性的動態伸展」在保健效果上會優於高強度的「靜態伸展」,當然也不是說靜態伸展不好,上段有提到,我們要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再來操作伸展較能對症下藥,若是以保健的角度,搭配呼吸輕柔的靜態伸展是很好的,拉伸強度不宜高。

這裡分享幾項個人常做的動態伸展:

  1. 前後、左右兩側甩腿:

這是很好的動態伸展與活動度檢測動作,前後擺腿的重點是要盡量固定住軀幹,甩動下肢時才不會讓臀部跟著代償移動。左右兩側甩腿的重點則是要讓腰背跟著一起旋轉,很多跑者的髖、腰、背活動連結是有問題的,這項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在這條筋膜線上有更好的協調性。

  1. 坐姿髖關節內/外旋伸展:

跑步課前我經常會帶學生做這項關節操,它同時能進行髖關節的內/外旋,也能夠有不同的變化型,可以靜態伸展的方式呈現,也能夠以動態換邊的方式進行,如此變化就能應用在熱身和收操上。

  1.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PNF伸展):

PNF伸展經常應用於傷後復健治療以及改善關節活動度,不同於靜/動態伸展單純的對肌肉組織拉伸,PNF伸展結合了等長收縮的元素,除了能夠放鬆肌肉,還能促進神經肌肉的連結,改善本體感覺。如果要細說PNF伸展的原理需要花費一些篇幅,且網路上也能找到很多詳盡的資訊,筆者這裡就點到為止,直接分享各位可以自行在家操作的影片讓大家嘗試看看囉! 

同樣透過較高磅數的彈力帶,能夠輔助我們獨自操作PNF伸展。影片中示範了四種針對髖關節及大腿進行的PNF伸展,每個動作進行3個循環: 伸展、約10秒或3~4個呼吸的對抗阻力(等長收縮)、更進一步的伸展、對抗…,記得在進行PNF伸展前要先簡單熱身一下,操作時搭配腹式呼吸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呦~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是大多數讀者們所熟悉的,但或許有些伙伴不知道,透過肌力訓練也能夠改善肌肉與關節的活動度! 如同我們開頭引用Kelly Starrett的解釋,廣義來看,活動度一詞包含了身體移動的能力,無可厚非的,這是肌力與體能訓練主要的訴求之一,然而就身體組成的面向來看,肌力訓練在負荷調控的特性上,能夠進一步強化關節的活動機能,讓我們能將效果實際體現在越野跑的表現。能夠強化臀/髖/腿的肌力訓練動作繁多,這裡筆者推薦一種跑者必做的訓練-保加利亞分腿蹲(Bulgarian split squats),這是很貼近跑步動作模式的肌力訓練,前腳屈曲支撐、後腳伸展,無論是徒手或加上負重器材,保加利亞分腿蹲的諸多變化型能彈性應用在熱身、活動度訓練及力量的提升,比起深蹲,它對脊椎的負擔更低,且較不易因為個人先天結構的缺陷而造成操作上的傷害。

文末,筆者想分享一點個人在2021年疫情訓練下的一部分心得做為結語。那時個人正因小腿緊繃所苦。三級警戒之下,大部分運動者的訓練內容都為之受限,如果家中有跑步機或自行車訓練台的還好一點,如果沒有,能在家中進行的不外乎HIIT、TABATA、瑜珈之類的徒手活動,特別是在沒有器材輔助的前提之下,前兩項訓練操作起來的動作模式都很相像,刺激的肌群與深度有很高的重疊性,再加上Working at Home幾乎都坐著(有些時候還坐姿不良),如果沒有規律的放鬆,很容易造成局部組織的疲勞緊繃,甚至是慢性的發炎,筆者的小腿緊繃原因正是如此。起初我也是從緊繃(還有點水腫)的位置做處理,但效果不佳,直到改變成從「筋膜」的視角才真的找到接近真相的答案,原來起因和我緊繃的臀部及大腿前側有極大的關聯,後來我認真的放鬆臀部、下背與大腿前側之後,小腿緊繃和水腫的狀況立即獲得明顯的改善。

當我們遇到運動傷害時往往不自覺的會落入局部患處思考的框框中,經常也會遇到怎麼做都無法改善的狀況,此時我們就需要將思維拉高,從整體的觀點來找問題根源,或尋找專業人士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在林兩傳醫師的「身體立體結構網絡」概念中,我再次感受醫學的博大精深和人體的無窮奧妙,或許我們沒辦法具備懸壺濟世的功夫,但至少,我認為運動訓練本身是一種主動探究與認識身體的過程,藉由不斷的實踐和學習來獲得更理想的自己,這是也是運動讓我深深著迷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