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你的越野跑爬坡能力

不少夥伴會在這個季節選擇進到山林當中,以越野跑來換個方式進行訓練,除了擺脫公路一成不變的風景及路況,也能藉由越野跑的運動模式,達到更全身性、更多面向的訓練成效,讓一些過去在公路跑當中忽略的肌群能夠重新啟動。

不過有別於公路跑可以利用心跳、步頻、配速甚至更進階的跑步功率來檢視訓練成果,在越野跑當中的評估似乎就略顯主觀,跑者除了憑藉自我感覺的「今天下坡很順耶」、「今天都有跑起來」之外,大概也只能利用計時的方式評估表現。今天我們就藉由Garmin錶款的功能,來協助進一步的越野能力評估。

(Garmin錶款當中「越野跑」模式包含離線地圖的圖資以及垂直爬升、下降速度等資訊,輔助在越野跑過程中的進階資訊取得。)

其實在爬坡能力上,是可以用Garmin錶款當中的高度增加紀錄來輔助檢視自己的跑坡能力,你可以找一條與下一場目標賽事風格接近的爬坡,長度挑選在1公里或比1公里長一點點左右,盡量以陡坡為主。進行完整的熱身後,計時五分鐘的方式全力跑上坡頂,五分鐘結束後並非專注在跑了多遠,而是爬升海拔,以你爬升的高度落差作為評估數據,評估越野跑跑坡能力。

什麼是「目標賽事風格的爬坡」?

每一場賽事一定有不一樣的路線風格,例如岩石較多、階梯為主,或是像XTERRA台灣站越野跑的土徑,每一場賽事的風格迥然不同,其風格的變化也會影響同一跑者在爬坡能力的變化,在測驗時盡量選擇接近的風格,有助於更符合目標賽事的評估。

(也許同樣都是爬升1000公尺,不同的地貌、風格,也會擅長與否的差異。)

為什麼測驗是「五分鐘」?

五分鐘對於能量系統來說有接近最大攝氧量強度,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VO2MAX,既需要深厚的有氧耐力才能以穩定節奏完成,同時也需要速度、高強度特質,在這個測驗時長中,可以同時了解跑者的有氧耐力以及強度適應。加上五分鐘的測驗所需場地距離也比較容易尋找,同時對於不管哪個層級的跑者來說,都是「可以順利完成」的時間,因此選擇五分鐘測驗時長。

測驗流程

測驗該注意什麼?

在同一個備賽週期當中,應該維持同樣的測驗場地,這可以讓測驗結果更具參考性,如果每次測驗的場地、路段不同,所得出來的結果可能也無從比對。當然越野環境極為複雜,光是天氣狀況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降雨過後的溼滑,或是乾燥時容易滾動的礫石,也都會影響表現,如果可以固定在同一天候狀態當然很好,萬一無法控制,就當作準備賽事雨天方案的Plan B吧!

測驗的應用

我們可以利用測驗,來作為準備比賽的評估,例如每個月做一次測驗來評估訓練成效,因為在同樣場地上測驗,即便還沒有看到測驗後的結果,在操作過程中也會讓自己有一個追逐更遠距離的目標感。

而這樣的測驗對於比賽來說,我們也可以利用得出來的數據,對應Garmin越野跑模式下的「垂直速度」來評估比賽當下的跑坡強度,垂直速度會以「高度變化公尺/HR」呈現,搭配箭頭的上和下來顯示爬升還是下坡,比賽過程中若看到「垂直速度 575↑」,代表你正在用每小時爬升575公尺的節奏進行。

當你的測驗結果為「5分鐘 爬升72公尺」,那麼你可以將爬升的72公尺乘以12(為什麼是12?因為5分鐘乘以12正好是60分鐘、一小時),得到一小時的爬升速度,但我們絕對沒有辦法用這個強度來維持一小時,因此以阿耕的經驗,我們可以打個八折來做為參考值,當比賽跑坡過程中「垂直速度」高於這個參考值,提醒自己放慢腳步,以免在爬坡段就把自己的油箱耗盡,雖然「垂直速度」可能會因為坡度、環境稍微受到影響,但我們至少可以藉此來幫助自己在複雜的越野環境中,多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

本次的建議提供給大家一個越野跑的能力評估方案,在環境影響極大的越野跑,最重要的還是藉由穩定訓練提升對自身能力的掌握,但藉由像五分鐘跑坡測驗,能更快掌握自己在上坡能力的變化,藉此無論是要調整訓練方針,或是調整比賽的配速策略,都提供了基本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