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fēnix 7X 越野跑活動的訓練試用體驗

文/江晏慶

剛拿到Garmin fēnix 7X的日子正好是我準備XTERRA Taiwan越野鐵人三項賽事倒數一個月的高峰期,有關fēnix 7X升級後的功能與強大的續航力,相信Garmin專欄讀者們應該不陌生,無論是效率200%提升的太陽能蓄電效率;或是體力量表的呈現,都讓使用者耳目一新。這裡我想就自己常用的幾項功能來與大家分享它帶給我在訓練與健康上的幫助,以及特別不一樣的體驗,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些越野訓練或競賽上的參考。

追尋著我父親30年前的腳步,終於有機會踏上中央山脈大縱走的最南段-南一段。這是古明政大哥與周青的中央山脈大縱走挑戰行前場勘與拍攝行程,我能夠參與其中並做為這支fēnix 7X的開箱,別具意義。

揮別數週以來的陰雨綿綿,上山的這幾天是陽光燦爛的超級好天氣,剛好來試一試傳說中的藍寶石錶面太陽能充電。從充滿電力出發到行程結束,四天的時間平均一天開啟登山模式8小時,剩下的電量竟然還有74%!! 真不愧是業界最強的電力怪獸。

了解更多Power Glass技術

我個人的訓練哲學比較要求提高對身體狀態掌握的認知,也就是自覺強度的敏銳度,因為是否能夠繼續堅持下去、一路開到掛,最終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心智與感受,這部分可能會與講求凡事數據量化的流派有些不同的觀點,不過這又是另一個主題了。我想表達的是,我在跑步功能上的需求並不高,最主要的要求是GPS的準確性和抓取衛星的速度,這部分fēnix 7X的「多頻衛星技術」真是堪稱完美,來到一個未曾探索過的陌生地區,也僅需10秒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定位完畢,同時大幅提升了距離與速度等基本功能的準確性。

我在越野跑訓練中的主要使用模式和頁面與跑步相仿,較為不同的是導航與地圖的應用以及累積總爬升。透過事先做好功課,我們可以藉由累積爬升知道接下來還有多少的爬升要走,如果將地圖資訊導入fēnix 7X,開啟導航功能,我們更能精確看到地形圖以及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地形狀態,幫助跑者可以做好體能分配與心理建設。

如果是參加越野跑比賽,或是預備一場未知的挑戰,我會建議盡可能的提早匯入地圖並更新韌體,使用幾次後再來到比賽現場以確保系統的穩定。

圖片來源: 礁溪越野

我不是游泳專長的運動員,因此沒有泳隊的場地設備能夠計時與數據分析,fēnix 7X的室內游泳模式幾乎補足了這部分,對於我們這種業餘泳者來說真的非常實用方便! 

游泳是很吃技術的運動,經常是微調一點動作細節甚至是意念想法,不特別費力就能改善泳速。連續長泳的狀態下,fēnix 7X 能夠準確感知轉身並自動計圈,這對於訓練後檢視體能分配和了解動作效率的改善很有幫助。雖說這樣的計圈計時模式會因為轉身的俐落程度和技術,可能會有0~2秒的誤差,但對於技巧尚不到位的泳者來說,個人覺得對於練後分析不會有太大的困擾。

「間歇訓練」是游泳選手必練的項目,間歇訓練之於筆者個人的體會上,更多是做技巧上的調整,透過微調姿勢比照每一趟的成績來找到合適的動作,體能訓練的目的則是次要,對於間休時間的要求就沒那麼精確了。我的操作模式也很單純,就是在每趟間按停止/開始鍵,FENIX 7同樣可以分開紀錄每趟的距離、時間、自動計圈與數據分析,非常方便,

GARMIN一直以來致力於藉由數據量化來幫助使用者更了解、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與表現變化,無論是在錶面上或GARMIN connect,fēnix 7X 將數據表現的更加人性化,清楚且有趣,其中最大的突破莫過於「體力量表」的呈現。

教學影片:

體力量表將難以精準量化的「體力」或者說是「當下體能狀態」,試著以百分比的方式呈現(可以想像成是格鬥電玩中的血條),它的計算Base來自於平時累積的健康數據以及運動表現,越常將錶帶在手上的跑者,數據會越準確。

我習慣將這個頁面放在第四頁,作為長距離訓練時設定訓練質量的參考,在設定上,使用者可以選擇三種模式顯示體力狀態,分別是: 體力百分比、剩餘距離、剩餘時間。

剩餘距離與剩餘時間指的是,在當前的強度進行下,大約在多少距離/時間就會來到體力的極限。不過這會是在較「穩定」的環境中更具參考意義,例如田徑場或平地公路,對於越野跑這種環境變數較大的強況下,採用「體力百分比」會比較有參考價值。

最後的總結我們回到越野訓練的主題上。

經常有學生問我: 「看配速也不是;看心率也不一定準確,越野跑該如何分配體能呢?」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透過不斷的專項化訓練,建立對自我體能狀態和疲勞反應的高度認知,強化自覺強度的敏感度,搭配挑戰前做足路線功課,我們就可以較為準確的在過程中分配體能。就與手錶一樣,我們希望它能夠較為準確反應健康狀態、恢復時間、體力狀態,都仰賴提供更多的Data Base,戴好戴滿,能夠讓這支功能強大的 fēnix 7X,成為我們挑戰目標最值得信賴的好伙伴。

圖片來源: 礁溪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