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running-garmin-new-function

跑步功率 Running Power 跑步數據正式登場!

使用935&fenix5系列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最近CIQ商店多了這個APP,我們終於將自行車界早已普遍通用的指標性數據功率帶入跑步界啦~

下載與使用

請先至Connect IQ商店搜尋 “Running Power” 或“ Combo Running Power”並下載同步
下載連結
大陸地區請使用此連結
支援機種:FR645、FR935、Fenix5系列、Chronos
需要配件:HRM-Run 、 HRM-Tri或Running Dynamics Pod ,三者有一即可。
確認下載成功並同步完畢後,請在跑步>跑步設定>訓練頁面>在欄位新增Connect IQ>選擇跑步功率 就會出現囉!

將功率增加進訓練頁面後,就可以在運動中看到自己即時的功率數值,儲存運動同步後,GC上也會有圖表,方便事後分析

(跑步中的即時畫面)

(上傳至Garmin Connect的圖表)

為何需要跑步功率?

跑步中衡量強度的方法,通常是配速心率,所以我們常會聽到媽呀我今天跑了四分速累死了或是搞什麼心率破180我要升天了等等表示自己很操很累的形容。但我們也都知道,配速並非衡量強度的絕對指標,比方小編的神人同事獸醫JIMMY用四分速跑根本可以唱歌,但叫本編跑四分速兩公里可能就要送醫,甚至同一人不同天跑同樣速度都可能有不同程度費力的感覺。

因此,熟悉科學化訓練,很會監控體感的跑者們,大部分都會看心率衡量自己的運動強度,不過,我們都有經驗,心率會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影響,比方運動時間過長、疲勞、高溫、上坡等等。而且心率是個“落後指標”,大概會慢個兩分鐘才會慢慢爬高,這也是為什麼跑間歇不看心率的原因。

那麼,跑步功率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你到底花出去多少力氣。這項數據和你累不累、心跳有沒有飆高、跑得快不快都沒有關係,單純指付出去的力量。因此在一些跑步環境很複雜(上下坡)或是天氣太熱、有氧能力不足越跑心跳越高、昨晚沒睡好….等時候,都能夠比較冷靜客觀地幫你衡量運動表現。

是不是很抽象?根據小編這兩個禮拜的實測,跑上下坡最好用啦~

上路實測

以下的數據是小編某次的跑步,這是一個混合地形的訓練,在一段約4K的距離中,有樓梯上坡、柏油平地、越野土路下坡 三種變化,總共繞三圈,共約12公里。看這個海拔圖就知道要陡上陡下有夠累,平地還要維持一定的速度。在這個練習中小編想要的效果是:鍛鍊自己面對不同地形的穩定能力,不要爆掉。



(好累的海拔啊…)

想當然的看配速沒什麼用,一定是上坡慢下坡快、看心率的話….從頭到尾都一樣高啊,頂多知道我在90分鐘的運動中沒有心率飄移,有氧能力還勉強可以,但這是越野訓練,誰知道我有沒有穩定配E配速,有沒有偷走路休息,上上下下的看配速根本看不出來啊。

這時,跑步功率 Running Power就派上用場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我在上坡中與平地路段所耗的功率幾乎是一樣的,雖然地形劇烈變化,但我能讓自己維持一樣的力量輸出,GOOD!小編看到紀錄給自己的評價是:上坡與平地的轉換順利過關,我沒有因為上樓梯把自己操爆,也沒有因為平地就過度跑快。沒有過度波動的心率+沒有過度波動的功率+劇烈地形變化,應該就是有達到穩定的訓練效果唷!



另一方面,請看下坡部分:三段下坡,明顯地就有三個凹洞,在下坡時花的力氣就突然變小了?心率一樣,輸出功率變小,代表下坡技巧不夠好。在一樣心率(勞累)的狀況下,我沒有辦法付出一樣的力氣,可能因為怕跌倒、謹慎、東倒西歪、踩到樹幹等等。請注意配速在這裡是幾乎沒有參考價值的,越野的下坡路段,沒有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配速。但是功率就能夠說出許多心率與配速無法告訴你的事情!

這一趟訓練,功率給了我許多有參考性的資訊,我知道自己上坡穩定性夠,下坡還要再更快。

如果你只在平地或操場訓練,或是絕不在高於30度氣溫時跑步,那麼配速與心率已經絕對足夠你隨時衡量自己的強度,如果你喜歡跑富有變化的地形,或是對於這項新數據還有什麼應用感興趣的話,歡迎到CIQ商店下載跑步功率 Running Power來玩玩看,然後告訴我們更多心得唷!